【找九宮格會議室吳展良】朱子之鬼神論述義

作者:

分類:

requestId:68a75741856b89.18465132.

 

朱子之鬼神論述義

作者:吳展良

來源:作者新浪博客

時間:甲午年閏玄月廿六

           西歷2014年11月18日

 

摘要:朱子之鬼神論乃其宇宙觀之主要部份,亦其建構儒家政治社會倫理次序及批評佛家輪迴因果說之主要基礎。其說既非無神論,又非人格神論,既非唯心,又非唯物論,而具有統合神靈、精力、物質與人生界之特徵。其體系巨大複雜,中含種種疑難與看似牴觸之處,故往往難以為人所懂得。本文將本于朱子超出心物二元、主體與非主體對立之「性命化」暨「一體化」之宇宙觀,對其鬼神論做出解釋。并強調其「以其所知,養其所不知」之觀點,對其學說所形成之宏大影響。

 

朱子以鬼神之事本屬難知,人當深察于造化之可知以次及于其所難知。故鬼神之知常具保存、存疑之性質。朱子視宇宙為一氣之化,又見此中處處皆含神妙與生機,故即陰陽變化之妙用而名之以鬼神。風雨雷電、花開花落屬常見之鬼神,神祇鬼魅、仙佛祖靈則為難見之鬼神,此中莫不有六合之巧妙存焉。其學以陰陽論六合萬育之氣化,以鬼神論陰陽之機能功用,以性理論造化生生之常。是以其眼中之造化,雖處處有理,亦同時為一處處「含生」、神妙不測、隨時感通之宇宙。此中天神與地祇乃六合山水之靈,本無抽像,然可為禍福。人鬼則為人逝世后之未消之魂氣,久亦消失。人鬼常日不存,然其子孫可感格之。若含恨不散,則為惡鬼妖孽,然久亦必滅亡。朱子之于天主,雖不否認其存有,實則強調其天然義,故以六合萬有之理或謂太極釋天主與天。雖信仙人,然不信仙人可以長存。雖信佛家多神異之事,然不信佛之法身不壞、神識輪迴及地獄地獄。雖承認妖孽、鬼魅、物怪、精靈之事,然以世間傳聞多為不成信。其所謂之鬼神,常在如有若無之間,是為陰陽二氣離合不已之衍生靈妙感化,且屬可見可知人物之氣離合之延長產物罷了。

 

朱子之說既與宗教界之人格神觀點分歧,亦與現代之唯物論相違異。上接先秦以人格化鬼神精魂為主流之鬼神觀,下承北宋理學暨儒學之氣化觀與萬物一體觀,中而參究平易近間經驗傳說,考慮損益,自成體系,而一以近情近理四字為依歸。其所愛重,是為清明而衡平之古禮世界,將鬼神還諸全國之公,不欲個人以其私衷妄求僥倖于鬼神。其所對應,則為天然界與神靈界合一之儒道兩家中華傳統宗教觀點。至于其天主即理暨批評人格化鬼神之說,則深具晚世精力。朱子既敬畏造化之神妙與六合神明,又主張人生當以誠意正心為中間。其一切所論,皆以「未知生、焉知逝世」為條件,保存開放之解釋空間與人本精力。這般之鬼神論,可使生平易近敬畏六合神明,崇祀祖先,并重視可見可知之天理情面,無畏于鬼神與存亡,在歷史上實深具意義。

 

關鍵字:朱子、鬼神論、宇宙觀、陰陽、氣化、天神、天主、地祇、人鬼、祖靈、仙佛、妖孽、鬼魅、祭奠

 

一、 媒介

 

近人多好研討朱子之哲學思惟,而鮮少及于其鬼神觀念。研討其鬼神觀念者,又多從哲學角度剖析其基礎性質,而罕及其具體內容。+長期以來,學界受近代東方科、哲學之影響,于其鬼神論之內涵固無甚興趣,在唯物論之主導下,更難免拒斥朱子所論之鬼神靈怪。然以思惟史之角度言之,朱子之鬼神論實于其學說體系中佔極主要之位置。《語類》一百四十卷,首理氣、次鬼神、次性理,其后乃繼之以論學暨論經史百家之語。鬼神論之主要性,由此可見一班。近人于此所發明既無限,筆者不揣淺陋,乃草成此文,以期發明朱子之原意。

 

學界最早探討此課題者,當推周予同師長教師《朱熹》一書〈宗教哲學〉一節。+其文間短,于朱子鬼神論之要義卻頗有發揮。然周師長教師列朱子之鬼神論為「宗教哲學」,則難免有誤。蓋朱子力主「鬼神者二氣之良能」,陰陽二氣無所不在,斯則鬼神論當屬其宇宙觀之主要組成,不宜僅以宗教思惟視之。其后之學者,于朱熹之鬼神論多乏興趣。近人最深刻研討此課題者,首推錢穆師長教師《朱子新學案》〈朱子論鬼神〉一文。該文內涵豐富,于朱子鬼神論之基礎性質有深刻精當之發揮。惟限于時代,于朱熹論所論神靈精怪之層面,亦無意深刻研析。+其后張立文師長教師于其《朱熹思惟研討》之第一版暨修訂版中均曾探討此課題,然其所論難免環繞于形上、形下、唯心、唯物、有神、無神等現代范疇,難以表現朱熹鬼神論之真。+陳榮捷師長教師于其《朱子新摸索》一書中,于朱子之卜巫、怪異崇奉、異蹟之說等各有短篇之探討,雖頗有發明,然未成系統。+

 

邁進新世紀,國內學者之研討亦呈現新風貌。黃瑩熱女史〈朱熹的鬼神觀〉一文,從儒學與佛學之傳統出發,于朱子鬼神觀各面向之基礎性質均有所論述,論證詳實,析理深刻,極值得慘考。然既以鬼神之基礎性質為主,于朱子鬼神觀豐富變化之面相,常有所不克不及及。且其觀點較傳統,未能從現代角度,論述其性質。不僅如是,其文于朱子論鬼神或具人格義或不具人格義,以及鬼神或有或無之「內部牴觸」頗致懷疑,且加以深刻討論。+而此不僅黃瑩熱,許多現代甚至傳統學者均懷疑朱子氣化、天然化之鬼神觀與其人格化鬼神觀并存之「明顯」牴觸。+孫致文〈朱熹祭奠觀管窺〉一文,則針對此基礎牴觸,批評傳統以理氣、哲學觀點論朱子鬼神觀之限制與窘境,改從朱子「對人世的關懷」出發,企圖從經世之意圖解說朱子何故讓此牴觸存在。+該文對朱子之祭奠觀及其政治倫理佈景頗有深刻之解析,然竊謂此類所謂內部或基礎牴觸未必成立。朱子亦絕非思理不清、自相牴觸或重要從經世目標論鬼神之人。此問題實觸及對于朱子鬼神論基礎性質之分歧詮釋,于本文中或可于朱子超出心物及「有主體」與「無主體」對立之「性命化」鬼神暨宇宙觀獲得別的一種懂得。

 

japan(日本)前輩學者子安宣邦《鬼神論》一書歷數japan(日本)注釋討論朱子鬼神論之名家學說,及朱子鬼神論「言說之構成」。作者認為鬼神實棲息在人類的言說之中,乃把握詮釋權力者建構國家社會與倫理的主要手腕。該書于朱子鬼神論「言說」的成立佈景、及其所觸及之知識、有神無神、「鬼神之天然化與天然之鬼神化」、社會性等問題,都有頗具深度的探討。但是作者以處理其所思慮的哲理與解構問題為主,實未能深刻朱子鬼神論豐富深入之內涵,亦未樹立靠得住之解釋體系。該書幾回再三感嘆于朱子鬼神論之複雜、朦朧、難解,可謂深知其困難。然所謂鬼神僅棲息于儒者言說中之說法,與朱子事事精察之心及其豐富之觀察體會相距甚遠。+英文著作中賈德訥(Daniel+Gardner)、金永植(Yung+Sik+Kim)兩師長教師均曾就朱熹所論神鬼精魂之說加以綜合剖析;此中賈德訥師長教師之論說,尤為精要,對于朱熹神靈觀念(ghosts+and+spirits;+spirit+b瑜伽教室eings)之基礎性質,剖析甚佳。然限于語言及觀念表述方法,以及神靈觀念自己之限制,使其所論仍有所限,并難以呈現朱子鬼神觀之深細波折處。+田浩師長教師留意朱熹鬼神論及其道統觀之關系,甚有新意,然于朱熹之鬼神論亦未暇深刻探討。+秦家懿(Julia+Ching)密斯「朱熹的宗教思惟」+一書,為此領域之有名作品,于朱熹之「鬼神」觀有深細之說明。然其書由研討宗教思惟之觀點出發,將鬼神放在「精力存在」(spiritual+beings)一章討論,與朱子一切從天然出發之思惟分歧。是以該書雖亦于朱子世界觀之天然義頗多著墨,然受限于其出發點,似難以體現朱熹鬼神觀之全貌及其確實性質。+

 

綜合言之,起初學者于朱子鬼神論之基礎性質,往往難以跳脫間單而歐化之「有神」、「無神」或「唯心」、「唯物」等觀點,著意于剖析「靈魂」(soul)、「鬼神」、「精力」、「物質」于「存有論」之性質及其先后有無,天然難以表現朱子思惟之原貌。部份學者甚而據其所信之當代學說對朱子肆意批評,或用現代之概念橫加分割,乃至眾說紛云,治絲益芬。近時國內外學者于朱子鬼神觀之研討則年夜為進步,于其意旨頗有認識。然許多學者懷疑此中頗有基礎牴觸,繁雜難解,不克不及自圓其說。此問題實觸及對于朱子鬼神論基礎性質之分歧詮釋。本文則將由朱子超出心物及主體性與非主體性對立之「性命化」暨「整體觀化」之宇宙觀,對其鬼神論做出別的一種解釋。+并強調其「以其所知,養其所不知」之觀點,對其學說所形成之宏大影響。然朱子之鬼神論不僅基礎性質難解,其體系之複雜豐富與內涵之深細波折亦難明。受限于哲理化、個體名相定義化的剖析方法,許多現代解析往往難以表現朱子鬼神論思惟之進路及其豐富內涵。朱子鬼神論之年夜意,雖若并非難知。所難者實在對其複雜之體系及「牴觸」之內涵構成一貫之懂得,并于其陰陽、鬼神、靈魂等古典文字豐富變化之運用逐一加以索解。竊謂前人距今已遠,深刻懂得其原文為難,治其思惟,當以深刻疏釋其內涵、思緒、文字及完全體系為第一義。本文以述義為名,文體又稍近于古,意圖在此。

 

朱子之鬼神論,既分歧于基督教、釋教、道教暨平易近間之人格神(personified+god)觀點,+亦分歧于現代唯物主義之無神論。既非唯心,又非唯物。而具有統合神靈、精力、物質與人生界之特徵,是以難為現代人所懂得。其體系巨大,論理細密,內涵豐富,融通古今而觀點特別。略知其年夜意不難,深刻則不易。其說于其宇宙暨人生觀中,實居關鍵之位置。徒言朱子之理氣論而忽于其鬼神論,則缺乏以知其宇宙觀之靈動多姿,論朱子之心性論而略于其鬼神論,則缺乏以知其性命觀之周遍廣年夜。此說上繼儒學年夜傳統,下為晚世儒家鬼神觀之代表,于中國思惟史中,實具特別之會議室出租主要性,有待吾人作深刻之探討。

 

二、 以其所知,養其所不知

 

鬼神與祭奠問題,在現代生涯中處處相即,無從防止,必須有所判斷。朱子之于鬼神,亦有豐富細密之議論與見解,然其基礎態度,實不離孔子「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!未知生,焉知逝世」一說。朱子承孔子,以鬼神之事誠屬難知,學者首當努力于人誕辰用之實。然若于平凡事理見得深透,則于鬼神之事亦將有所理會,并非無所認識。《論語集注》于「未知生,焉知逝世」一條下注曰:

 

非誠敬足以事人,則必不克不及事神;非原始而知所以生則必不克不及反終,而知所以逝世。蓋幽明始終初無二理,但學之有序,不成躐等,故夫子告之這般。程子曰:「晝夜者,逝世生之道也。知生之道,則知逝世之道;盡事人之道,則盡事鬼之道。逝世生人鬼,一而二,二而一者也。或言夫子不告子路,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。」+

 

此處下語極謹慎,非謂鬼神之事不成知,然必先戒以「學之有序」。非謂鬼神之事不成議論,然必先戒之以「不成躐等」。其所見與所信則以為存亡暨人鬼,好像晝夜,同屬一理。原始反終,是以若深知生而為人之理,亦可明逝世而為鬼之理。能盡事人之道,則可知事鬼之道。此處一則表現理學家萬物一體、六合一理之信心,一則表現其于鬼神之事之審慎。

 

逝世后之事畢竟難知,是以即令有所見,于其所得,亦不成拘執,要當以人生實理為宗主。儒、道兩家之古典傳統,于逝世后世界皆不深論。莊子曰:「知人之所為者,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。」+朱子之于鬼神,庶乎近之。《語類》編者于鬼神一卷首先所列諸條,皆闡明此意,可以代表朱子暮年之定見:

 

因說鬼神,曰:「鬼神事自是第二著。那箇無形影,是難理會底,未消往理會,且就日用緊切處唱工夫。子曰:『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!未知生,焉知逝世!』此說盡了。此即是公道會底理會得,將間鬼神自有見處。若公道會底不睬會,儘管往理會沒緊要底,將間都沒理會了。」淳+

 

義剛將鬼神問目呈畢,師長教師曰:「此事自是第二著。『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!』此說盡了。今且須往理會面前事,那箇鬼神事,無形無影,莫要枉費心力。理會得那箇來時,將久我著實處皆不曉得。所謂『詩書執禮,皆雅言也』,這箇皆是眼前事,做得一件,即是一件。如易,便自難理會了。而今只據我恁地推測,不知是與不是,亦須一一往看。然到極處,不過只是這箇。」義剛。+

 

或問鬼神有無。曰:「此豈卒乍可說!便說,公亦豈能信得及。須于眾理看得漸明,則此惑自解。『樊遲問知。子曰:「務平易近之義,敬鬼神而遠之,可謂知矣。」』人且理會合當理會底事,其理會未得底,且推向一邊。待日用常行處理會得透,則鬼神之理將自見得,乃所以為知也。『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!』意亦這般。」+

 

前兩條成于慶元五年,已是朱子暮年最后見解。+此處明言「鬼神事自是第二著」,實可表現朱子之基礎見解。蓋若就陰陽二氣之屈伸言廣義之鬼神(詳見下文),則鬼神乃氣化之良能妙用,至為廣泛,自無所謂「第二著」。然就逝世后之鬼神言,則實屬難知,難免為主要之義。第三條亦明言要當先「理會合當理1對1教學會底事」,久之則可見鬼神之理,吾人常日當「敬鬼神而遠之」。列此數條于首,可見朱子及其門人對于鬼神之基礎態度。朱子于他處又曰:

 

圣人不說逝世。已逝世了,更說甚事?圣人只說既生之后,未逝世之前,須是與他精細理會事理。+

 

鬼神之理,圣人蓋難言之。謂真有一物固不成,謂非真有一物亦不成。若未能曉然見得,且闕之可也。+

 

太過用力于迷茫難知之事,反將無害于人生合當認識之正理。是故門生問鬼神,朱子往往以此事為第二義答之。在儒家而言,鬼神之事迷茫,故難免視之為第二義,然于鬼神亦非無見解。朱子之意蓋謂此事難明,然非不成理會。學者于平凡事物體認深切,則于此難明之理亦將有所認識,知其與平凡事理本來相通。

 

存亡鬼神之事于人生關系甚深,朱子上承孔子與二程,于此事不欲深論,然自有一番講法:

 

要之,通六合人只是這一氣,所以說:『洋洋然如在其上,如在其擺佈!』虛空偪塞,無非此理,自要人看得活,難以言曉也。所以明道答人鬼神之問云:『要與賢說無,何以圣人卻說有?要與賢說有,賢又來問某討。』說只說到這里,要人自看得。孔子曰:『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!』而今且往理會緊要事理。少間看得事理通時,天然曉得。+

 

鬼神之事,自古難明。朱子教人莫迫切求之,又教人「看得活」,莫要說逝世,此種態度,實有其深摯聰明。其「要之,通六合人只是這一氣」一說,亦表白朱子對此問題自有其見解。故學生問「物必有理,皆所當窮」時,朱子答曰:「此處是緊切。學者須當知夫天若何而能高,地若何而能厚,鬼神若何而為幽顯,山岳若何而能融結,這方是格物。」+鬼神之理,亦所能治當窮。然此所謂「窮鬼神若何而為幽顯」,乃本乎「未知生,焉知逝世」之古訓,以其所知,推究于其所不知,而非期必于一畢竟之謎底也。

 

綜合言之,朱子所謂之鬼神有廣狹二義,狹義之鬼神,近于世間普通所謂之鬼神,廣義之鬼神實就陰陽二氣之屈伸與造化之神妙而言,其基礎性質乃「二氣之良能」。(說詳下)或許以為,朱子既主鬼神為二氣之屈伸,其義周遍且清楚,故朱子之鬼神論當先論其可知之基礎性質,而后及于其難知、精靈化之鬼神。+若就朱子廣義之鬼神觀而言,此說誠有其事理。但是朱子廣義之鬼神觀,實出于其對于狹義鬼神之探討,否則不用用鬼神一詞,直接用二氣之屈伸可也。故本文雖重視朱子廣義之鬼神觀,仍必從其對于狹義之鬼神之討論出發,以表現其思緒。換言之,吾人不宜僅留意朱子鬼神論之哲感性質,+而必須更留意于其思維方法。朱子系以陰陽氣化觀解釋六合間之各種鬼神及巧妙現象,整合融匯,從而賦予其世界觀一種介于無神與有神論、唯物與唯心論之間之特質,然于鬼神之畢竟,始終有所保存。是以本文首論其「以其所知,養其所不知」,次論「六合之神妙」,而后進進其氣化說之討論。此與直接論定氣化鬼神論之基礎性質,有差之毫釐,謬以千里之別。

 

三、 天然化與氣化之鬼神觀

 

(一)造化之神妙

 

朱子所謂之鬼神,可年夜別為三類。《語類》之編者曰:

 

鬼神,其別有三:在天之鬼神,陰陽造化是也;在人之鬼神,人逝世為鬼是也;祭奠之鬼神,神示、祖考是也。三者雖異,其所以為鬼神者則同。知其異,又知其同,斯可以語鬼神之道矣,故合為一卷。+

 

此中陰陽造化,最為平凡親切,卻處處中涵神妙,朱子即此而謂之鬼神,乃廣義之鬼神。人逝世之后,可化為鬼神,故曰「在人之鬼神」,屬狹義之鬼神。前兩者中有當祭奠者,乃所謂神示與祖考。神示包括六合山水之神靈與有好事于平易近之鬼。祖考則為已逝世之祖先,亦屬人逝世之鬼,然與我特別相關,故別而出之。此三年夜類,實包括朱子論鬼神之重要部門。首言「在天之鬼神,陰陽造化是也」,蓋以一切鬼神同出六合陰陽之一氣,非有二物。通造化、鬼神、人物為一,此為朱子學說之特別見精力處。朱子常日于難知難明之事物,多教人先理會面前事,而后逐漸通透過往,其論鬼神,亦本于平凡可見陰陽造化之神妙,以推及于靈怪神異之現象。以下將循此理路,疏理其思惟,還原其精力風貌。

 

朱子承伊川,主張「鬼神者,造化之跡」,是即造化之種種巧妙:

 

鬼神者,造化之跡。且如起風做雨,震雷閃電,花生花結,非有神而何?自不察耳。才見說鬼事,便以為怪。世間自有箇事理這般,不成謂無,特非造化之正耳。此得陰陽不正之氣,不須驚惑。所以夫子「不語怪」,以其明有此事,特不語耳。南軒說無,便不是了。+

 

且就這一身看,自會笑語,有許多聰明知識,這是若何得恁地?虛空之中,突然有風有雨,突然有雷有電,這是若何得恁地?這都是陰陽相感,都是鬼神。+

 

「起風做雨,震雷閃電,花生花結」,甚至人身之「自會笑語,有許多聰明知識」,在前人言,自是中含神妙。即以現代科學之目光觀之,宇宙之天生變化、性命之種種巧妙,亦頗有難解者。+朱子見六合造化,一切種種中含神妙,乃謂鬼神靈異,亦不過造化之神奇,缺乏為怪。即以常理言之,六合之間有常必有變。「起風做雨,震雷閃電,花生花結」為平凡之神奇,鬼神則為很是之神奇。此說朱子氣化鬼神觀之來源,以下兩節「鬼神只是氣」與「二氣之良能」,均源于此。

 

這般立論,是將靈魂與物質視為一物,或謂相通之一氣,其神奇難測不成見處,亦屬相通。乃心物一元,而非二元論。其所謂鬼神與尋常之物一氣相貫、一理相通。心物畢竟獨一或為二?獨立而異質于物之心能否存在?乃千古難解之問題。朱子之說要為自成一系統,值得留意。+

 

自古及今有關鬼神之記載傳說極多,朱子亦以鬼神之事為能夠,故往往擇其較近理者而信之:

 

又問:『世之見鬼神者甚多,不審有無若何?』曰:『世間人見者極多,豈可謂無,但非正理耳。如伯有為厲,伊川謂別是一理。蓋其人氣未當盡而強逝世,靈魂無所歸,自是這般。昔有人在淮上夜行,見無數抽像,似人非人,旁午充滿,出沒于兩水之間,久之,纍纍不絕。此人明知其鬼,不得已,躍跳之,衝之而過之下,卻無礙。然亦無他。詢之,此地乃古人戰場也。彼皆逝世于橫死,銜冤含恨,固宜未散。』又問:『「知鬼神之情狀」,何緣知得?』曰:『伯有為厲,子產為之立后,使有所歸,遂不為厲,可謂「知鬼神之情狀」矣。』又問:『伊川言:「鬼神者,講座場地造化之跡。」此豈為造化之跡乎?』曰:『若論正理,則庭前樹木,數日春風便開花,此豈非造化之跡!又如雷霆風雨,皆是也。但人常見,故不知怪。忽聞鬼叫,則以為怪。不知此亦是造化之跡,但非理之正耳。』又問:『眾人多為精怪困惑,若何?』曰:『家語曰:「山之怪曰夔魍魎,水之怪曰龍罔象,土之怪羵羊。」皆是氣之雜揉乖亂所生,專以為無則不成。如冬冷夏熱,春榮秋枯,此理之正也。忽冬月開一朵花,豈可謂無此理,但非正耳,故謂之怪。孔子所以不語,學者未須理會也。』坐間或云:『鄉間有李三者,逝世而為厲,鄉曲凡有祭奠瑜伽教室佛事,必設此人一分。或設黃籙年夜醮,不曾設他一分,齋食盡為所污。后因為人放爆杖,焚其所依之樹,自是遂絕。』曰:『是他枉逝世,氣未散,被爆杖驚散了。設醮請六合山水神祇,卻被小鬼污卻,以此見設醮無此理也。』+

 

此條甚長,包邏各種鬼神現象暨朱子之解釋,甚具代表性,乃周明作所錄,成于壬子(逐一九二)以后,亦屬朱子暮年思惟。此處于人逝世之后為鬼、為厲,山間與水土之中或有之精怪,均據古籍與所聞之「公道」者而加以承認。朱子以為世間此種工作極多,難以全然否認,但教人莫惑于此等變異之事,視其為「造化之跡」,與「庭前樹木,數日春風便開花」之為神奇,同為一事,不過一正一不正罷了。所謂子不語怪、力、亂、神,非否認怪、力、亂、神之事,但以其很是而不言。山中靈怪比如冬月開花,學者且不需理會此等事,待六合間事理清楚多了,自知陰陽造化有常有變,缺乏為奇。朱子此說,化鬼神精怪現象為造化本有之巧妙,雖不克不及合適現代唯物暨無神論之觀點,卻年夜幅減弱鬼神所具有之宗教性及撼動人心之氣力。

 

(二)鬼神只是氣

 

朱子之宇宙觀視萬物為一體,通全國為一氣,全國無氣外之物,有是氣必有是理。其于鬼神靈怪,既以其不過造化之神妙,乃視之為氣化之功用與天然。而其承認鬼1對1教學神,亦為其理氣論注進有神論之顏色:

 

鬼神只是氣。屈伸往來者,氣也。六合間無非氣。人之氣與六合之氣常相接,無間斷,人自不見。人心才動,必達于氣,便與這屈伸往來者相感通。如卜筮之類,皆是心自有此物,只說你心上事,才動必應也。+

 

神,伸也。鬼,屈也。如風雨雷電初發時,神也。及至風止雨過,雷住電息,則鬼也。+

 

氣之伸者、往者謂之神,氣之屈者、來者謂之鬼。六合之間無非氣之屈伸往來,故曰「鬼神只是氣」。鬼神與人身既同為一氣之化,故人心方動,便可與其相感通。鬼神只是氣,其一切種種,自可以氣化之理說明。氣化之運,不過陰陽,是即氣之動靜、離合、屈伸。在朱子而言,全國無氣外之物,而氣化之理有常,是以鬼神、靈異、感應、占卜之事,亦不過于動靜、離合、屈伸、陰陽之理。朱子此說,將不成琢磨之神異,一歸之于可見可知之理,其于安寧人心,實有極年夜之效能。此處尤其重視人心與鬼神甚至萬事萬物之感通。此因心屬氣,且為氣之靈,朱子既視六合為一氣,自易信任人心可與其同類之鬼神相感通,并從而解釋卜筮、感應之現象。可見朱子思惟中,心、物、神靈均統合于一氣,彼此轉化感應,同為一氣之離合開閤,屈伸往來。且朱子所謂之氣,亦絕非現代唯物觀點之氣,而具有通貫現代所謂神靈、精力、性命、物質諸界之性質。

 

朱子此說,與東方之唯物論、唯心論、心物二元論、一神、多神論年夜分歧,而稍近于萬物有靈論與泛神論。然其所重 TC:9spacepos273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